按:中国的玄学五术包括山、医、命、卜、相--山即仙学(包括炼丹和符咒等)。医即传统中医学。命即算命八字学等。卜即占卜。相即相学,包括相天术(即观察天象星相类),相地术(指堪舆术即风水择日学),相人术(面相、体相、手相等)。弟子拜师学艺,总有一个相处的规则,现参照道教及民间习艺传统,制定此规则,供欲入师门者参考。
(一)事师威仪
所谓“事师威仪”,就是弟子如何亲近自己师父和应该注意的行为规范。放下自己的高傲习气,以恭敬心去修学,此乃得道的捷径。
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。《太公家教》有云:“弟子事师,敬同于父。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。
(二)事师威仪十则
(1)尊敬师父、不违师教
师父是历代祖师道法的传承者,历代的成就者都是经师传后,加以勤练才得以成就的。所以尊敬师父,不违背师父教诲,当为第一戒。
(2)旦夕事师,如父母礼,若同居住,晨昏省觐,和颜悦色。
侍奉师父就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。若与师父住在一起的,就应该在清晨和黄昏见师礼拜问安,要和颜悦色,不能大声喧哗。
(3)远师百里,一月一省;二百里,三月;五百里以上,一年。若师有疾病,或他因,不依此限。省师,皆自带钱粮所需,不得损耗于师。
弟子离师父百里以内的,应当每个月拜见师父问讯一次;二百里左右的,应当三个月一次;五百里以内应当半年一次;五百里以上的一年一次。如果师父有病或其他什么事情,就不限与此了。拜见师父的时候,当自备钱粮等物,免得用师父的财物,增加师父的负担。
(4)弟子当赏师,衣物药物等,供其所需,勿使乏少。若与师住,当为师取洗澡水、为师折叠衣服等。
弟子应当经常供养自己的师父,使日常生活所需没有缺乏,与师父一同居住时,应当每天为师父整理床铺和衣物,洗澡时应当帮师父预备好水和洗浴用具等等。
(5)弟子往受经问,当作礼或长跪。若解义不得,不应有怨意。与师言,不得高声大语,见师有过失,当于深隐处长跪谏之,不得在人前言师是非过失。
弟子至师处请问经法,应当恭敬作礼,长跪师前问讯。若师不为解义,心中不能生怨恨。当自忏悔,自己用功不足,所问非当,故师不答。弟子在与师父说话时,不应大声喊叫,声音应谦卑和顺。弟子见到师父有过失的地方,应该在没人时单独向师父提出自己的意见,不得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师父的是非过失。
(6)弟子不得唤师名讳,皆云家师。若人问不止,下声答之。师若远行还,当随路远近奉迎。与师同行,不得踏师影,慎之。
弟子不能在人前直呼自己的师父名字,只能说“家师”。若有人问,当轻声回答。师父外出归来,弟子应去迎接。与师父一起同行,不能踩踏师父的影子。
(7)弟子事师,师年少,弟子年高,弟子皆应恭敬,师与父母等同,不得自恃高贵,轻忽于师,其过不小。梁炜彬提示:这一点很重要。
如果弟子的年龄比师父大,不得自恃年高,轻慢师父,《明真科》中有严律,这个过错是很严重的。
(8)弟子事师,师有疾病、灾厄,奉侍左右,广做功德,烧香礼拜,放生赎命,延年度厄,设斋行道。
师父的身体有疾病、灾厄的时候,弟子应该侍奉在师父的身边,并且要广做功德,拜佛许愿,放生活物,为师父祈祷,使师父的身体早日康健。
(9)师亡,持服百日,心丧三年,殡诸山林,几棺布襄,举尸而已。造众福田,思念容止。
师父过世后,弟子应服孝,如待父母。穿丧服百日,守孝三年,既三年内不得有大的喜事,如结婚等。安葬时,弟子应抬棺。弟子在为众生造福,传法时,应思念师父的形容举止。
(10)弟子受师法业,后道业成就,为人所宗,皆当谦下,存忆本师,勿忘先恩。
弟子学习毕业后,道业成就,受万人敬仰时,提及师父,应当谦逊卑下,存想意念师父,不忘师父的教导恩德。
以上十条,为弟子必行之事,略出于各道经。事师威仪的内容还有很多,各同道如要了解事师威仪的全部内容,当向自己的师父问讯,此处不再一一细述。
(三)修行能否成功,心量大小是关键。心量太小的人是没法承载大法的,所以大家要学会尊师重道。有很多师父,很会骂人,佛教禅宗上师,不仅会骂人,还会用木棍来打人,而且打你没有理由。而不是一味的夸奖你,让你飘飘然。没有一定的根器和道心,不要说被打,就被师父一骂,他就觉得委屈得甚,就跑了。
当然,这是古代的拜师行为规范,现代社会,有一些已经不合时宜,但梁炜彬师父还是会有一些考验学员和徒弟的办法的。